德总理刚到中国,我国就取消5笔欧洲订单,他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发表于2024-04-19 10:52 511 次查看 6.6评分

德国总理朔尔茨已经到达中国重庆。近期,欧洲领导人纷纷访华,先是荷兰和法国,现在又轮到德国,接下来还有意大利、西班牙等国。朔尔茨此次访华打破了记录。然而,与此同时,中国连续取消了来自乌克兰的多达5笔玉米订单,朔尔茨应该能理解其中的深意。

朔尔茨打破记录

朔尔茨是德国总理,他背弃了前总理默克尔的政策,导致德国陷入被动。如今,在关键时刻,朔尔茨选择了以创纪录的方式访问中国。

他此行有两个目的。一方面,他要缓解因跟随美国遏制中国政策导致的德国经济负增长带来的压力,以缓解与民众的紧张关系,并希望加强中德贸易。

另一方面,他关注乌克兰问题。当前,乌克兰陷入麻烦,法国总统马克龙称乌克兰已陷入崩溃。朔尔茨希望通过此举减少乌克兰与俄罗斯的合作。

朔尔茨的愿望能否实现呢?

朔尔茨此次访华创下历史纪录,因为他以前从未对任何国家进行过如此长时间的访问。他的行程包括北京、上海和重庆等地。

目前,他已抵达重庆,这是他任总理以来第二次访华,也是今年第二位访华的欧洲大国领导人,之前是荷兰首相吕特。

我们对朔尔茨的访华寄予厚望,中德关系一直保持着高质量发展,高层互动频繁,合作不断深化。

此次访华的德国企业代表团还有三位部长,涉及环境、食品农业、数字经济和交通等领域,意味着德国有意在这些领域扩大与中国的合作。

值得注意的是,随朔尔茨访华的德国企业家大部分都是知名企业的高管,他们在华业务基础深厚,急切希望扩大在华投资。

这些企业能获准随朔尔茨访华实属不易,百余家企业申请,只有12家企业的高管获准,显示了中国在德国企业家心中的地位。

实际上,包括欧洲商会在内的许多企业家都明确表示,他们不想与中国脱钩,比例超过了8成。

德国前总理默克尔曾感叹,2005年时中国GDP约为2.3万亿美元,而德国则达到2.8万亿美元。然而,到她卸任时,德国GDP增至3.8万亿美元,但中国已达到14.7万亿美元,是德国的3.9倍。

欧盟对华脱钩已引起经济反弹效应,德国民众感到担忧,因为他们享受的高福利制度面临挑战。

据德国统计局数据显示,德国经济表现堪忧,2023年GDP下滑0.3%。

德国在欧盟内经济地位重要,若经济持续下滑,将对整体欧洲经济产生重大影响。

德国GDP占欧盟总GDP的25%以上,引发人们疑问。

德国央行专家指出,德国与中国紧密的经贸关系使德国工业受到严重影响。

对于工业大国德国,经济下滑主要源于其对美脱钩政策的负面影响,朔尔茨对此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

尽管期待朔尔茨访华,但对外政策不会受太大影响。

与朔尔茨到重庆同时,中国连续取消了5笔乌克兰玉米订单,表明中国对外政策不受第三方干扰。

连续取消乌克兰玉米订单

近两周来,中国取消了多批来自乌克兰和欧盟的玉米订单,此举除了常规因素外,还有明显的警示意味。

中国畜牧业玉米供应过剩,因此降低进口以缓解压力。

海关要求限制国外玉米入境以稳定国内农产品价格,保护农业生产和农民权益,确保粮食安全。

这也是中国实施内循环战略的一部分,目标是增强国内经济自给自足,减少对外依赖。

在全球贸易环境恶化背景下,此举对中国经济稳定起到重要支撑作用。

美国持续对华敌对政策,在多个领域对中国企业施压,加剧了中欧关系复杂化。

朔尔茨访华前,中国取消了5笔乌克兰订单,向欧洲施压,向全球证明中国对外贸易不受第三方干扰。

中国进口乌克兰玉米,尽管西方国家污蔑中国支持俄罗斯,但中国仍然进口乌克兰粮食,显示出中国独立自主的对外政策。

乌克兰预计在4-5月向中国出口100多万吨玉米,但中国已撤销多笔订单,未来可能取消更多欧洲玉米订单。

这是下马威,对德国的对华政策施加压力。

欧盟委员会主席冯德莱恩对华政策对中国不友好,朔尔茨或支持其政策。

冯德莱恩曾因论文造假而引发争议,她的丈夫和孩子都是美国籍,她的政策或受美国影响,不同于独立的中国对外政策。

只有中国能阻止德国的颓势吗?

德国经济怎么办?朔尔茨此行目的可能是发展新能源汽车合作,而不仅仅是汽车出口到中国。

德国与中国的经济联系至关重要,必须寻找积极应对潜在风险的策略。

只有这样,德国才能在全球经济中保持稳定。朔尔茨的访华行动或许标志着德国的觉醒。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