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何宋朝的皇帝又怂又弱 大臣却个个视死如归

发表于2024-04-18 16:58 466 次查看 6.6评分

宋朝,是一个自建国便先天不足的朝代,原本属于汉民族北方屏障的燕云十六州,一直在北方少数民族手中。更加可悲的是,宋朝的一帮皇帝们,不仅没有夺回燕云十六州的能力,反而领土越丢越多,直接被少数民族驱赶到杭州,丢失了北方更多土地,原本就不大的北宋,变成了更小的南宋。

虽然开国皇帝的赵匡胤还能打,可惜英年早逝。其继任者赵光义虽然也敢打,但有勇无谋一败再败。后面继任的皇帝一怂再怂,再也没几个能打的了。

一、宋真宗:马上要胜利了却不敢打了,还交了保护费给对方

听到辽朝部队打来的消息,宋朝君臣吓得屁滚尿流,商量着向南逃跑。幸亏寇准主张抗战,虽然害怕,但宋真宗还是要点儿脸的,不情愿的来到了战场。当时,辽军统帅直接被人射死了,敌军士气受挫。宋真宗到达澶州,被寇准逼着登上北城门楼督战,没想到宋军士气大涨。估计当时吓得瑟瑟发抖的宋真宗,都没想到自己有这么大威力。

换成其他人,早就一鼓作气把辽朝干趴下了。可事情出现了反转,辽朝一看打不过了决定求和,本来不敢打的宋真宗乐的找个台阶马上答应了,签订了“澶渊之盟”。更可笑的是,根据协议,本场战事处于优势的宋每年向辽提供“助军旅之费”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给即将的战败方交保护费,给敌人军旅费,这种事情也只有宋朝能干的出来。

有人说“澶渊之盟”换来了辽宋百年的和平,其实辽朝不再来打是因为这一纸协议吗?当然不是,不过是在这场战役中见识了宋朝的军事实力,知道来硬的不一定打不过。也见识了宋朝的胆小怕事,觉得打不过也能获得这么多好处,那还累死累活打啥仗,直接收保护费不更方便。

二、靖康耻,苟且偷生的徽钦二帝

宋徽宗,一个艺术玩到炉火纯青,治国一塌糊涂的昏君。当金兵入侵时,宋朝皇室一脉相传的怂样在宋徽宗身上表现得淋漓尽致,吓得瑟瑟发抖的宋徽宗第一个想到的当然是南逃,好在被大臣拦下了。于是宋徽宗将皇位传给宋钦宗后,脚底抹油逃到了镇江。后来金军退走了,宋徽宗决定重新回到开封,可能要复辟再当皇上吧。大兵压境时害怕被揍不敢当老大,敌人走了又想来当老大享福。谁知不久金兵又来了,直接把他和儿子都给弄走了。

两个宋朝的皇帝被异族虏走,在敌营过起了没皮没脸、没羞没臊的日子。换到其他有骨气的人,早就因受不了如此屈辱郁郁而终或者自我了断了,这两个贪生怕死之辈却在敌营苟且偷生,过起了生不如死的日子。

不把这货弄死,正是金军的狡猾之处,把这两个怂货当成人质,南宋就不敢随便来打了。试想,如果南宋把金兵打败把徽钦二帝抢回去,南宋的现任皇帝是让位还是不让位。所以,南宋那边皇帝巴不得徽钦二帝在金营受罪,才懒得或者说不敢去救呢。

三、宋高宗赵构,被吓到不能生育的捡漏皇帝

北宋灭亡了,一帮皇室全被金兵虏走,只剩下逃跑本领更强的宋高宗赵构了,于是捡漏当了皇帝。当时,他老爹宋徽宗和老哥宋钦宗本指望他带兵来营救的,谁知他带兵跑了,白捡了一条命。宋高宗的老爸和哥哥被金兵掳走后,作为宋朝皇室独苗的他在商丘称帝,然后发挥老赵家的祖传飞毛腿逃跑本领,一路逃往扬州,金兵打扬州时,他经镇江逃往杭州,金兵穷追不舍,他再次逃往绍兴、宁波、舟山,甚至逃到海上漂泊了一番,来到了温州。金兵撤退后,吓得屁滚尿流的宋高宗才敢回到绍兴、杭州等地,后来定都杭州。

宋高宗,也是唯一被吓到失去生育能力的皇帝。据说当时金兵入侵时,宋高宗不顾前方战事,只顾在扬州和妃子作乐,后来宦官把金军即将杀到眼前的消息告诉了他,受到惊吓的宋高宗从此失去了生育能力。

怂到极致的宋高宗,直接向金朝称臣,这也是汉族政权的一大耻辱。

宋朝皇帝这幅德行,放在之前的五代十国,早被人弄死五六次了。好在他们生活在了宋代,虽然对外软弱 无能,但也能做到窝里横皇位做得高枕无忧。

虽说宋朝的皇帝怂的一塌糊涂,但是却又很多视死如归、无惧生死的官员。

一、杨家将:被俘后绝食而死

杨家将不止存在于小说中,他们更是真实的存在。和赵匡胤同时代的杨业,战功赫赫,曾把契丹军打出了心理阴影,驻守雁门关时契丹军始终不敢侵入一步。后来因为遇上猪队友被俘,被俘后绝食而死。杨业死后,其儿子杨延昭继续守卫北方,屡次打败契丹军队。

二、岳飞:精忠报国却被陷害致死

岳飞的故事家喻户晓,是我国知名的民族英雄。能征善战的岳飞,是金朝很惧怕的一个人物,如果遇到一个英明的皇帝,岳飞一定会有更大的作为,可惜遇到了怂货宋高宗赵构。或许,对于宋高宗这种喜欢当小弟交保护费的人来说,岳飞是一个障碍。当时在前线处于优势的岳飞,被怂货宋高宗赵构给叫了回来,后来被陷害致死。

三、文天祥:宁死不屈决不投降

文天祥被元军抓住后,敌军劝他投降,并许以荣华富贵。这要是换成宋朝那帮怂货皇帝,别说荣华富贵,只要留条小命就算做奴隶估计他们也愿意。但是文天祥是有气节的人,宁肯从容赴死也不投降。

四、陆秀夫:不愿被俘背着小皇帝投海

贪生怕死的宋朝皇帝中走到最后,死的壮烈的只有一个,就是7岁的小皇帝赵昺。当年,在即将战败被俘的危机关头,陆秀夫背着小皇帝跳海自尽,避免了宋朝皇帝再一次丢脸。

当然,贪生怕死的宋朝皇帝不止以上几个,视死如归的宋朝官员和百姓也不止以上几个。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皇帝熊了熊一国。为啥皇帝一个个没一点儿气节,官员和百姓都那么有气节呢?或许,皇帝制定的那些仁义道德只是为了统治百姓,自己根本不信那一套,只知道享受。

 

评论
加载内容,请稍等...
  • 问题反馈
  • 回到顶部
  • 统计代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