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过去,电力在中国是一种奢侈品,很多偏远地区因为电网未覆盖而无法享受到电力的便利。即使电力已经普及,电费的高昂也让很多人望而却步。
然而,时间如梭,自从实现全村通电已经37年了。无论是在荒野还是深山,只要有人居住的地方,现在都可以接入电网。这种变化与天空中那些穿梭的高压电线分不开。
这些电线总重达数吨,究竟是如何安装的呢?难道真的是工人一根一根手工爬上去架设的吗?
高压电线的架设,为千家万户点亮了光明。
在农村,你可能经常能看到那些远离居民区的高大钢结构电塔,它们如同钢铁巨人般矗立在山顶。
通过高压线路将电力传输至远方,然后通过田间的直立电线杆将电力引入家家户户。正是这些高压线路的存在,使得全国各地的人们都能够用上电。
对于那些经历过无电时代的人来说,通电后的改变是深刻的。为了实现全民通电,我国花费了长时间的努力。
曾经,电力技术掌握在外国人手中,我们不知道如何发电,也不知道如何普及电力。
因为技术核心无法买到或学习到,科学家们投入大量时间进行研究,只为突破技术限制。
进入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了西电东送计划。西部地区因自然资源丰富、地形平坦适合发电,而东南沿海地区虽然人口密集但地形多山,电力需求更大。远距离电力输送,只能依赖拉线的方式。
电力分为交流电和直流电,经研究发现,传输10KV以上高压电最适合使用三相三线系统;而高压直流电则使用二相系统,因此只需要两根线。
高压电线通过输电塔铺设,塔上安装了避雷针和输电导线,导线之间安装了用玻璃或陶瓷制成的绝缘子,110KV线路通常需要7-8个绝缘子。每座输电塔都肩负着将电力传输到千家万户的重任。
从远处看,高压电线似乎并不显眼,但走近看会发现其实非常庞大和高耸。在它们面前,人类显得格外渺小。
你知道吗?这些延绵的高压线的总重量达数万吨!这么重的电线是如何被运送并安装到高空中的呢?
在技术不发达的时代,工人是唯一的劳动力,他们需要把必要的设备一点点运送到山顶甚至悬崖上,然后开始建设。有时候建设一条高压线路可能需要几周甚至更长的时间。
随着技术进步,机械力量开始发挥作用,可以使用大型机械来完成一些工作。然而,电线的安装细节仍然需要工人手工完成。工人们会穿上防护服,爬上数十米高的电塔完成线路的搭建。
在某些山顶,一部分人负责拉线,另一部分人向前推进。遇到房屋或树木等障碍时,他们会用最原始的方法,用叉子挑起电线越过障碍。最后,使用专业设备把线拉高并完成铺设。
我国电力路线的铺设环境复杂,难度大,而且搭建工人的工作十分辛苦。随着技术的发展,我国开发出了能在空中飞行的动力伞,用来把电线提升到高空,减少了人工的负担。
但动力伞也有其缺点,在大风天气下容易出现线缠绕等问题,有时还会危及工人的安全或影响工程进度。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开始采用无人机技术。一台重几十斤的无人机可以和其他无人机一起协作,把电线带到高空,最后通过人工牵引完成安装。使用无人机之后,建设难度大大降低,速度也越来越快。
无人机不仅用于电线的拉设,还用于航测。在建设前,无人机可以进行勘查,既节省成本又提高了效率。它们能在山区等复杂环境中提供高分辨率的影像,为设计和建设阶段提供数据支持。
在设计线路和建设前,无人机可以在高山、大跨越和无人区等复杂地形中获取数据,有效提高工作效率。
施工中复杂的沿线地形可以通过无人机航拍来建立三维数字化系统,直观了解路况和环境以及交叉跨越的模拟。施工期间,无人机还可以进行清理和核查工作,确保安全规范得到遵守。
项目完成后,还可以使用无人机进行验收工作,实现数字化管理。无人机的使用在整个项目中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虽然“通电”只是简单两个字,但背后是无数人的努力和汗水。
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在全球处于领先地位。
我国实现全面通电的重大突破,离不开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和长期的艰苦奋斗。从2000年开始,科研团队在技术上不断突破。
2005年,中国启动了“贵广二回”直流电项目,这是首个直流输电项目。
幸运的是,项目非常成功,经过三年的努力,解决了许多技术难题。
同年,中国开始发展800千伏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当时这个领域还是一片空白,研究团队为了克服技术难题,实行24小时不间断的工作模式,经过五年的努力,终于建成了全球第一个800千伏的高压直流输电项目!
我国的地域广阔,电力设施的铺设面积极为广大,但是我们能够在任何天气条件下,无论是高温还是冰冻天气,都保证电力输送不受影响,这是全球唯一能做到的,连一些发达国家如美国也无法实现。
我国一直在加速推进新能源的建设,随着电力需求的不断增加,特高压柔性直流输电技术也随之诞生。经过多年的发展,中国的特高压技术取得了质的飞跃,昆柳龙直流项目已经创下了19个世界第一的记录。
今天,我们可以自豪地宣称,中国的特高压技术无愧于世界领先地位。
电力工人,是确保用电安全的守护者。
中国每天的用电需求量极大,但很少出现大规模的停电事件,这是因为有无数电力工人在默默守护着我们的用电安全。
在近40度的高温下,电力部门的车辆和工人们会巡检电网。在广东海拔300米的山区,电力局的工人们如同“蜘蛛侠”一样,在高空中穿梭进行维修工作。
他们穿着统一的工作服,戴着安全帽,走在高空的电线上,让人不禁为他们的安全担忧。这些高压电线的高度有的达到50米,有的甚至超过100米,对于恐高的人来说,这项工作几乎是不可能完成的。
在炎热的天气下,他们需要在各个电线之间行走,进行检查和维修工作,有时2个小时可能只能前进900米。
而在雨雪天气,为了保证供电的稳定,他们的任务更为艰巨。雨雪可能会在电线上形成厚厚的冰层,增加了安全风险,因此需要定期巡逻检查,确保电网24小时畅通无阻。
此外,每个地区都配备了应急抢修队伍,包括抢修人员、车辆和各种应急设备。一旦发生停电或其他突发情况,他们会立即出动,尽最快速度完成抢修,保障电力安全畅通。
没有这些前线的工人,我们的生活就不会有今天的灯火通明。让我们对所有建设和维护电力设施的团队,以及辛苦工作的电力工人表示敬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