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在厦门的一个沙滩上,一个男子在散步时偶然捡到一块发臭的石头。经过专家鉴定,这块所谓的“石头”竟价值70万。这块男子发现的宝贝究竟是什么,为何如此珍贵?
这一天,来自厦门的王先生和他的家人开车到郊外的海边,想要在沙滩上享受一段难得的闲暇时光。
王先生平日里就有在海滩上“寻宝”的爱好,例如搜集贝壳和鹅卵石等。当天,在散步中,一块灰白色的“石头”引起了他的注意。出于好奇,他拾起这块石头细细观察。这块“石头”非常特别,表面略显黄色,有许多小气孔,而且触感柔软。
然后,王先生闻到了一阵臭味,令他感到恶心。他赶忙丢掉手中的“石头”,打算离开。突然,他脑海中冒出一个念头,他想起了以前在书上看到过的信息,但还不确定这是否正确,于是他决定将石头带回家进一步研究。
回家后,王先生边翻阅资料边为这块“石头”拍照,并把照片发给朋友们求助。不久,他收到了朋友的回复,有人猜测这可能是龙涎香。
龙涎香被誉为“海中黄金”,即便是小块也价值连城。王先生手中的“石头”至少有半斤重,如果真是龙涎香,那他可真是发了一笔横财!他迫不及待地将这块“石头”送往鉴定机构,并请专家进行鉴定。
几天后,王先生得到了一个令人欣喜的消息:他捡到的“石头”确实是非常稀有的龙涎香,估价至少70万!
龙涎香,也称为“龙腹香”,在欧洲被称为“灰琥珀”,是一种珍贵的香料原料,通常呈暗灰色或黑色,质地较软,可燃。
中国使用龙涎香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汉代。当时,沿海渔民在海上发现了一种灰白色的蜡状物,散发出奇特的气味,干燥后会散发出持久的香气,其香味比麝香还要浓郁。
渔民将这种物质视为珍宝,献给了皇宫,宫中的炼丹术士用其配制香料,供皇家使用。当时人们对这种物质的本质所知甚少,只是猜测它可能是海底生物在睡觉时分泌的口水凝固而成,因此命名为“龙涎香”。
长期以来,龙涎香一直是制作香水、香料和燃香的高级原料,以及用作催情药,其价格一直居高不下。在国际市场上,每克的售价可达上千人民币,远高于黄金的价格。
虽然如今龙涎香的所有成分都可以人工合成,但合成品的质量无法与天然龙涎香相媲美。龙涎香主要由一种芳香烃物质构成,其中1—3%为芳香化合物,其余则作为香味固定剂。
商人购买龙涎香后,会将其磨成极细的粉末,溶解在96%的酒精中,用作香水的定香剂。制成溶液后,还需要将溶液瓶放在摇摆机上摇晃一年半的时间,以确保原料充分溶解。
令人惊讶的是,龙涎香实际上是抹香鲸体内的病理性分泌物。成年抹香鲸体长可达20米,体重50吨,为了维持其庞大的体型,每天需要进食约1吨的食物,尤其喜欢吃头足类动物,如鱿鱼和乌贼。
乌贼和鱿鱼虽是软体动物,但身体也存在少部分坚硬部位,如喙状口器,羽状壳,成分和骨头类似。抹香鲸的胃无法消化这些残渣,残渣就会会慢慢聚到一起,变紧密的团状块。
每隔几天,抹香鲸就要一次性把这些残渣吐出体外。一般情况下,残渣物很少进入肠道内,但总有例外,有些抹香鲸来不及吐出残渣物,残渣物就顺着肠胃蠕动进入了肠道。
当这些残渣物进入肠道时,肠道在刺激下就会分泌出一种蜡状物质,紧紧将残渣包裹,防止肠道被划伤。日积月累下,这些蜡状残渣会在抹香鲸体内不断堆积,直至堵塞直肠。
抹香鲸为了排便,就会加速肠道对粪便对水分的再吸收,并通过肠道蠕动使残渣物体积缩小,最后形成光滑的“结石“。这一过程不断重复,结石就会越变越大,形成“龙涎香“,最后被抹香鲸吐出或随粪便排出。大约每100只抹香鲸,就有1只体内存在龙涎香。
结尾
龙涎香虽然价值连城,但抹香鲸本身有着更大的价值。抹香鲸是海洋生态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它们在深海捕食,在海面排泄。
富含铁的粪便促进了浮游植物的生长,它们可以从大气中吸收更多的碳。当这些浮游植物死亡后,沉入深海,会将碳带到更深的水层。
这些浮游植物是生态中重要的供氧者和固碳者,对于缓解全球变暖具有至关重要的作用。目前由于南大洋对抹香鲸的过度捕杀,每年大气中的碳增加多达200万吨。
尽管目前抹香鲸的数量仍然相对较大,尚未被列入濒危名单,但是抹香鲸的保护状况仍然不容乐观。